欢迎进入河南9球体育官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网站,我们会精心为您提供服务!
   
站内搜索
尹弘省长“关于全省耕地保护与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安排部署”讲话
来源: | 作者:jinchenkeji | 发布时间: 2020-04-17 | 5143 次浏览 | 分享到: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土地管理的重要论述,结合2019年度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反馈情况,分析全省耕地保护和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有关工作。刚才,刘金山同志通报了全省耕地保护与土地利用管理工作情况。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增强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责任感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土地管理工作,明确提出耕地是最宝贵的资源,耕地保护容不得半点闪失,先后对秦岭违建别墅问题作出6次重要批示,对大棚房问题整治提出明确要求,今年3月,又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作出批示。我省是农业大省,是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2019年,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河南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近年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总书记和党中央要求,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统筹推进耕地保护和土地利用管理,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守住了1.2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02亿亩,筑牢了粮食稳产增产的耕地基础;发展用地得到了有效保障,十三五以来全省供应建设用地220万亩,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应保尽保;土地资源经济承载水平不断提高,单位GDP消耗新增建设用地,由2016年的每亿元10.64公顷,下降到2018年的8.84公顷;土地管理创新成效明显,建立宅基地复垦券交易制度,2016年以来,筹集脱贫攻坚资金313亿元,居全国前列,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重大试点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在土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落实耕地保护制度不严格。一些地方耕地保护责任未有效落实,全省有11个县(市、区)突破耕地保护红线,涉及郑州市、焦作市、许昌市、驻马店市,最多的县(区)突破了3.9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不实,全省173万亩。有的县新建住房沿路跑现象大量蔓延,侵占耕地甚至永久基本农田。二是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有待提升。有的地方为了眼前利益、一时的GDP,放松甚至放任招商引资项目低效用地。全省产业集聚区批而未供、闲置等土地还有50多万亩,有个产业集聚区批地总面积31640亩,其中批而未供4562亩,闲置5026亩。有的地方贪大求洋,在用地上大手大脚,宽马路、大广场等问题比较突出,有个县的县城外环路和水系连通工程占地1.1万亩。2018年,全省建设用地地均GDP每公顷180万元,低于全国225万元的平均水平,也低于湖北的224万元和湖南的218万元。三是违法违规用地问题多发。有的地方以长官意志、行政命令代替法律法规,2018年度卫片执法检查发现的违法占用耕地多达11万亩,其中政府主导的违法用地面积高达6.83万亩,占到62%,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涉及批、供、用、补各个环节。有5个县(市、区)违法占用耕地比例超过15%的问责线。四是土地管理规范化程度不高。在落实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上,有的地方配套措施针对性、操作性不强,征地程序不规范,毛地出让、违法用地未处罚就供地等问题,时有发生。2017—2019年,省政府审理的土地征收类行政复议案2792件,占行政复议案件的48.4%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政绩观有偏差,有的领导干部新发展理念树得不牢,过于看重GDP、投资、财政收入等能体现政绩的指标,把土地出让作为拉动投资和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搞短期行为;有的错误地认为,为了发展多占一些耕地也无可厚非,甚至认为是敢担当”“有魄力”“有能力的体现。二是思想上不重视。有的领导干部没有真正认识到耕地保护的极端重要性,也没有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空间的使命情怀;有的认为土地问题法不责众,即使被问责了,个人风险也不大。有的存在侥幸心理,执行政策搞变通、打折扣,认为一些小动作不一定被发现,如果被抓到,再想办法摆平。三是法治意识淡薄。有的领导干部对土地领域的法律政策学得不深、理解不透,习惯于先上车后买票、边建设边完善手续。有的胆大妄为,搞我的地盘我作主,乱占、滥占土地,不愿接受监督,更有甚者搞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四是管理监督不到位。土地管理重审批轻监管,过多使用行政手段,市场作用发挥不够充分,较真碰硬、严保严管没有落到实处,管理的法治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有待提升。

土地资源是河南父老乡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依托,我们要正视存在的问题,清醒认识到差距和不足,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强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管好用好每一寸土地。

二、牢牢把握管好用好土地的原则要求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嘱托,立足人多地少的基本省情,落实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把握原则、明确导向、完善机制,统筹推进耕地保护和土地利用管理,实现土地资源更集约、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利用。

一要把握管好用好土地的基本原则。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用最严密的法治规范土地利用管理坚持从严保护。要守牢数量红线,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保持1.2亿亩耕地数量基本稳定。要提升耕地质量,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开展耕地保护提质行动,不断提高耕地质量等级。坚持节约集约。强化节约利用,坚决破除河南土地资源充足的错误认识,转变依靠土地低效投入换取经济发展的模式,严格控制用地标准,严控增量、盘活存量,注意解决城市建设用地大尺度问题,以更少的土地投入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升集约水平,优化建设用地布局,实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管理,适当增加土地开发强度,推进产业融合用地,着力解决产业集聚区用地粗放的突出问题,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率。构建高效型用地标准,建立覆盖城乡、行业建设项目的节约集约用地标准体系,发挥用地标准在用地许可、土地利用绩效评价等管理中的指导作用。坚持依法依规。强化法制支撑,落实新《土地管理法》,加快修改完善我省土地管理的法规和政策性文件。规范权力运行,各级政府要强化依法依规管地用地意识,健全土地利用开发管理行政决策程序。严格土地执法,坚持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实行部门联合执法、联合惩戒,解决土地执法宽、松、软的问题,下决心扭转我省土地违法易发高发局面。

二要明确管好用好土地的工作导向。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转变观念,调整思路,牢牢牵住耕地保护和土地利用管理的牛鼻子。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资源惠民利民意识,把维护好、实现好群众权益,作为管地用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土地管理中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全面落实公共利益征收土地制度,制定公布区片综合地价,使人民群众共享土地增值收益。切实维护群众权益,严肃处理土地领域侵害群众权益行为,有效解决土地征收类行政复议案件居高不下问题。要注重改革创新。注重手段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多地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提升土地利用管理水平。注重管理创新,深化放管服改革,承接好国务院授权和委托的用地审批权限,探索推进建设用地审查报批提速,实质性推动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落地。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支持基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积极主动破解土地管理中的难题。要强化统筹协调。统筹好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的关系,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前提下,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统筹好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实行差别化用地保障措施,坚持有保有压,切实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支持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将建设用地向郑州大都市区、洛阳都市圈等优势区域倾斜。统筹好土地政策和其他政策的关系,要加强土地政策与人口政策、产业政策等的协调配套,增强各项政策的耦合性。

三要健全管好用好土地的制度机制。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加快构建耕地保护和土地利用管理工作长效机制。要健全约束机制。抓住自然资源部门统一行使国土空间规划职能的改革契机,加快编制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的整体管控作用,划定并落实好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严格依据规划实施用途管制,确保各类约束性指标不突破上级下达任务。要健全激励机制。探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将奖补资金发放与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情况挂钩,提高基层政府和农民群众自觉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建立节约集约用地奖励制度,将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与建设用地指标分解、用地审批权限下放等挂钩。要健全惩戒机制。坚持重大典型违法案件定期通报、挂牌督办制度,严肃查处违法占用耕地的重大典型案件并予以曝光。探索建立自然资源黑名单制度,对土地违法行为实施联合惩戒。

三、抓好耕地保护和土地利用管理重点工作

围绕解决耕地保护和土地利用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聚焦聚力,以点带面,使耕地保护更加有效,土地利用更加高效。

一要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采取更加有力的管控、建设、激励等举措,坚决扛稳保护耕地重大责任。整治耕地保护不严不实问题。要认真开展永久基本农田整改核实工作,对划定不实、非法占用、查处不力的问题,分类处置、严肃整改。要从严落实年度补充耕地任务,积极拓展补充耕地途径,对补充和改造的耕地进行严格核实。要加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管理,严把新增耕地入口关,确保新增耕地真实可靠管用。耕地保护红线失守的11个县(市、区),要抓紧采取措施进行整改,630日前整改不到位的,要严肃追责问责。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要启动编制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年底前新建660万亩,确保2025年建成8000万亩。要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足额落实配套资金,严格投资标准,加快项目进度,同步配套设施,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要强化项目建后管理,县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探索农户自管、集体共管等管护模式。要对在建已建项目重点设施进行普查整改,加强审计监督,对质量问题责任人严肃查处,把高标准农田建成民心工程、百年工程。强化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要以村庄规划为基础,统筹谋划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合理调整永久基本农田,促使整治后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相对集中连片、质量有提升,布局更加合理。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严防大干快上,杜绝烂尾工程,保障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推进有始有终。要将整治需求资金纳入财政年度预算范畴,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通过市场化方式开展投融资创新。

二要加快绘制国土空间规划一张蓝图构建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强化耕地保护红线、国土开发强度的硬约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2020年要基本完成县级以上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编制中要科学划定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要注重保障农业空间,严格落实国家下达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确保实有耕地面积不减少;优化城镇空间,严格管控城镇建设无序扩张;扩大生态空间,有序推进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协调好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强化规划的严肃性。规划一经批复,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要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坚持先规划后建设,规划约束性指标确定后,必须严格落实,不得随意突破。加强规划动态管控和实施监管。各级规划成果审批后,要及时纳入全省统一的国土空间信息平台,相关专项规划要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确保规划能落地、可操作,实现动态监测评估预警和实施监管。要加强规划动态监管,避免宽马路、大广场和县乡新建住房沿路跑等现象;要加强实施监管,严格控制住宅用地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等规划指标,提高城市宜居宜业水平。

三要严格土地执法工作。坚持全过程监管,及时发现、坚决遏制新增违法行为。强化源头严防。要创新监管方式,充分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对耕地保护和土地利用管理进行全天候监管。要拓宽违法行为发现途径,畅通举报渠道,对违法用地问题及时预警,做到早发现、早制止。突出过程严管。要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督察和执法监督优势,建立健全对市县政府和部门内部的双向监督,双管齐下,进一步提升执法监管效能。坚持对新增违法零容忍,用好公开通报、挂牌督办、暂停审批、约谈问责等执法手段,提高执法震慑力。结合省情,系统谋划部署专项整治行动,逐步稳妥解决好历史存量违法问题。实施后果严惩。对土地管理秩序混乱,致使辖区内违法占用耕地面积比例超过问责红线的,要依法依纪追究责任;对问题严重、整改不力的地区,要依据相关规定暂停受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申请,直至问题整改到位为止。同时,要深入组织开展全省自然资源行政复议案件多发高发问题清查整治专项行动,今年行政复议案件要同比下降30%以上。

四要坚决打好违建别墅清查整治硬仗。持续保持从严从紧的工作态势,严格进行全面查找,深入进行问题解决。克服麻痹思想。各级政府要坚持问题导向,对国家核查发现的问题,我省回头看发现的问题,地方自查发现的问题,决不能有放松心态、侥幸心理,都要限期整改到位,不打半点折扣。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带头讲担当、拼作风、抓落实,确保工作成效经得起国家检查。各相关部门也要高度重视,切实履职尽责,既要做好本部门的清查整治工作,又要加强沟通,增强协调联动。聚焦问题整改。严格执行中央要求,按照我省工作方案,严格开展整改,该拆除的拆除,不拆除的必须有充分的政策依据,不能以实事求是为理由搞变通、钻空子,处置措施不符合要求的,要迅速纠正到位。要做好生态修复工作,拆除后要及时复耕复绿。对整治过程中的钉子户,要深挖细查,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结合起来,坚决打掉背后的保护伞严格验收标准。充分用好检查验收这个抓手,明确验收程序、细化验收内容,按照县级全面自检、市级逐个验收、省级大比例抽查原则,紧盯重点区域、零报告地区及重点问题,高标准开展省、市、县三级验收工作,守好守牢自查自纠阶段最后一个关口,确保430日前全部验收到位。同时,要做好风险防控,及时妥善处理社会公众和媒体关注的问题,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防止发生重大负面舆情。

五要大力解决产业集聚区用地粗放问题。把产业集聚区作为整治土地粗放利用问题的突破口,选好试点,打通路径,带动提升全省土地利用水平。要主动担当作为。领导干部要摒弃新官不理旧账庸俗为官哲学,敢于直面问题、触及矛盾,履行好守土之责,大胆破除产业集聚区各种土地问题、难题。要彻底摸清底数。结合正在开展的百园节地增效工程,对全省产业集聚区土地开发利用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查,逐宗核实、建档立卡,加快构建全省统一的数据库,实现精准管理。要分类处置。按照一宗一策的思路,制定盘活计划,对批而未供土地,要逐宗分析未供地原因,合理运用区位调整、置换或核销批文等方式,分类处置。要按照增存挂钩原则,将批而未供土地数量作为分配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重要依据,倒逼盘活批而未供土地。对闲置土地,属于企业原因的,要及时调查认定,依法依规收缴土地闲置费或收回;非企业原因的,要在本级政府领导下,按规定处置,鼓励通过依法转让、合作开发等方式盘活利用。对低效利用土地,要明确认定标准,在财税、电价、环保、金融服务等方面实施差别化政策,以市场化机制引导低效用地退出。要建立园区科学用地长效机制。结合今年产业集聚区规划修编,把以单位产出论英雄、科学配置土地要素的要求落到实处。建立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分产业、分规模构建多元化产业用地模式,落实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制度,进一步提升工业用地的流通效率和利用水平。

四、强化耕地保护和土地利用管理保障

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完善制度机制,强化技术支撑,把两个最严格制度落实到位。

一要落实落细共同责任。压实政府主体责任。各级政府要切实担当起严格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的主体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耕地保护和土地利用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实行用、管并举,严防出现重用地、轻管地现象。强化主管部门责任。自然资源部门要严格履行土地管理和监督责任,积极给党委、政府出主意、当参谋,既在原则问题、底线问题上敢于说不,更要善治善为,解决好如何行”“怎么办问题。明确相关部门协同责任。土地监管不是一个部门的事儿,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加快形成共同做好耕地保护工作的共识和合力

二要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快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整合以测绘地理信息为底板支撑的各类自然资源数据动态监测系统,打通部门内部信息孤岛,实现与其他政府部门的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为耕地保护和土地利用管理提供决策参考,助力依法依规科学用地。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整合自然资源领域现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批结构合理、能力突出的科研创新中心,为自然资源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加快执法监督指挥平台建设。以省、市、县互联互通的执法监督指挥中心建设为抓手,构建违法行为快速反应新机制,走出一条以源头严防为主、高效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新路子

三要提高土地管理工作水平。规范权力运行。要聚焦规划管理、土地审批、土地出让、执法督察等关键环节,全面梳理土地管理工作中的漏洞,完善制度机制,压缩自由裁量权,让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提升执法监管效能。大力整合原国土资源、规划、测绘等执法资源,推动监管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探索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自然资源综合执法体制机制,有效解决执法力量分散、效能不高问题。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对各级党政干部适时开展耕地保护、土地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等业务培训,在政策法规、技术规范和理论等方面系统补补课,提高依法依规用地管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