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河南9球体育官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网站,我们会精心为您提供服务!
   
站内搜索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技术基础之土地分类
来源:河南9球体育官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作者:曲晨晓 | 发布时间: 2020-06-02 | 3251 次浏览 | 分享到:
       分类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手段,通过分类划到事物之间的相同性和差异性,所以分类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土地分类是我们认识和掌握土地资源空间分布规律的基础,是土地评价、土地规划、土地利用的前提,是国家掌握土地资源现状、制定土地政策、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一、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

(一)土地与土地类型

1、土地

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也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四方面涵义:自然综合体、垂直系统(立体空间)、性质和功能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2、土地类型

土地类型是指地表各要素组成而又有规律分布的综合体,它在自然界或地球表面是指不论面积大小,其性质均一的单元土地。

(二)土地资源与土地资源类型

1、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所谓资源,是针对人类可以利用的物质而言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所谓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两大特性: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2、土地资源类型

土地资源类型是指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而且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

二、土地分类方法概述

(一)土地自然分类系统

主要依据土地自然属性的相同性和差异性,对土地进行分类。一般按地貌、土壤、植被为具体标志进行分类。

(二)土地评价分类系统

主要依据一些评价指标的相同性和差异性,对土地进行分类。一般按土地生产力水平、土地质量、土地生产潜力、土地适宜性等为具体标志进行分类。

(三)土地综合分类系统

主要依据土地的自然特性、社会经济特性、管理特性及其他因素,对土地进行综合分类。一般按土地的覆盖特征、利用方式、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效果等为具体标志进行分类。

三、土地分类与土地资源分类

(一)土地类型的划分方法及分类系统

1、土地类型

土地类型是根据土地自然属性进行划分的,划分的基本思路是从宏观到局部,由粗略到详细的多级分类过程。土地类型分类属于土地自然分类系统。

2、土地类型划分

土地类型分类是为土地类型调查服务的。调查制图有不同的比例尺,多级分类制为大中小不同比例尺的系列制图提供了制定图例系统的基础。

3、土地类型划分的原则

自然发生学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实用性原则。

4、中国的土地类型分类系统

“全国1100万土地类型分类系统”采用土地纲、土地类和土地型三级分类制(12个土地纲)。在土地型以下如续分出土地组土地单元两个分类等级,以用于大比例尺土地类型制图。

(二)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方法及分类系统

土地资源分类方法主要有土地自然适宜性分类、土地生产潜力分类、基准地价分级、土地利用分类等形式。

土地自然适宜性分类、土地生产潜力分类、基准地价分级属于土地评价分类系统;

土地利用分类属于土地综合分类系统,是土地综合分类的主要形式,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最为广泛。

四、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概述

(一)土地利用类型

1、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是指由土地质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功能过程。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地产出率(集约利用程度)。

2、土地覆盖

土地覆盖对应于一个(生物)物理描述的地球表面。

3、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利用类型是指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资源单元。人类干预的产物、不一定连片可以重复出现、动态变化。

(二)划分原则与依据

1、划分原则

方式多样性、利用地域性、生产应用性、科学系统性。

2、分类依据

主要是土地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点等因素。一级类型的划分以土地用途或土地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作为划分的基本依据,二级类型以利用方式为主要标准,同时也考虑经营特点、覆盖度等因素。

(三)形式分类与用途分类

1、三种分类

1)土地形式分类/土地资源分类/土地覆盖分类。反映人类对土地利用改造的形式, 反映土地利用本身的内在自然特征

(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土地功能分类/土地用途分类。依据不同地域单元上的人类活动, 即土地利用地域单元的功能或用途。

(3)综合分类体系,简称为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分类体系。实质上, 这个标准是模糊了功能和形式的区分,同时考虑功能和形式, 一般不加区分。

2、区别与联系

1)对某些土地,形式分类和用途分类是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但实质一样。如:形式分类叫园地,而用途分类叫种植园用地。

2)形式分类从土地本身的自然特征着手,反映土地利用本身内在自然特征;而用途分类则根据人类在不同地域单元上的活动来区分土地。简单地说,形式分类偏重于自然属性,而用途分类偏重于社会经济属性。

3)某一形式土地的功能可能不止一种,如: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中的河流水面,其用途有航运、养殖、供水等等,因此用功能分类就不能描述其特性,于是就用形式分类对其进行分类。

4)具有某功能的土地的形式可能不止一种,如:工矿仓储用地中的采矿用地,其形式有露天矿山、砂场、盐田等等,用形式分类就不能概括这一类土地,于是就用功能分类对其进行分类。

5)对于城市地块,土地用途分类占的比例要相对大一点,而形式分类更多用于人类活动影响相对较小的非城市地块。

6)对于土地利用,单纯的形式分类或用途分类都不能很好地阐述土地利用的情况。只有把形式分类和用途分类置于同一体系中,才能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很好的诠释。

(四)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土地利用分类是区分土地利用空间地域组成单元的过程。这种空间地域单元是土地利用的地域组合单位,表现人类对土地利用、改造的方式和成果,反映土地的利用形式和用途(功能)

土地利用分类是为完成土地资源调查或进行统一的科学土地管理,从土地利用现状出发,根据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土地用途、土地利用方式等,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按照一定的层次等级体系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别。

五、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一)土地利用分类系统进展

1198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其含义(草案)

1981年《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其含义(草案)》(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一级类型11个,二级类型48个。(农业区划 = 1 * ROMAN I)。试点、试行。

21984--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

1984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一级类型8个,二级类型46个。(农业区划 = 2 * ROMAN II)。依据此分类,1984-1996年完成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详查),以后每年开展一次变更调查。

31989--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1989年《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国家土地管理局),提出了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一级类10个,二级类24个(编码不同)。依据此分类,开展了城镇地籍调查和城镇地籍变更调查。

42002--全国土地分类(试行)(2001年)

2002年《全国土地分类(试行)(2001年)》(国土资源部),制定了城乡统一的土地分类。一级类设3个,即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二级类设15个,三级类设71个。

同时为了实现土地分类的继承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制定了《全国土地分类(2002年)(过渡期间适用),将商服用地等6个二级类和交通运输中的三级类街巷,合并为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作为二级类,下划城市等6个三级类,过渡期间分类有效地应用于土地变更调查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

《全国土地分类(2002年)(过渡期间适用):农用地1:耕地11(灌溉水田111、望天田、水浇地、旱地、菜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建设用地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0(城市201、建设镇202、农村居民点203、独立工矿用地、盐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26(铁路用地261、公路用地***)、水利设施用地27(水库水面271***);未利用地3:未利用土地31(荒草地311、盐碱地、***)、其他土地(河流水面321***)。

5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国土资源部),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一级类:耕地01(水田011、水浇地012、旱地013)、园地02、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12

开展农村土地调查时,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0506070809一级类和103(街巷用地)、121(空闲地)二级类的城镇村工矿用地进行了归并。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0:城市201、建设镇202、村庄203、采矿用地204、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205

二调工作:依据此分类,2007-2009年开展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二调),以后每年进行一次土地变更调查。

对接建库: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转换。一对一(旱地)、一对多(水浇地)、多对一(工业用、仓储用地)、多对多,应用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二调对接建库工作。

(二)现行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1201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2017年《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自然资源部),一级类12个,二级类73个。一级类:耕地01(水田0101、水浇地0102、旱地0103)、园地02、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12

22019--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

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0506070809一级类,100410051201二级类,以及城镇村庄范围内的其他各类用地按表A.3进行归并。

调工作:依据此工作分类,2017-2020年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三调),以后每年进行一次土地变更调查。(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20191231日为标准时点。2017年第四季度开展准备工作,全面部署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完成调查方案编制、技术规范制订以及试点、培训和宣传等工作。2020年,汇总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形成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完成调查工作验收、成果发布等。)

六、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

(一)基础依据

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的主要基础性依据是,现行国家标准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501372011 版及其1990版的分类思路,现行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21010-2017及正在进行中的“三调” 工作方案,现行行业标准《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TD/Tl023-2010  (附录 A:土地规划用途分类〉,现行行业标准 《海域使用分类》 HY/Tl23-2009.  其具体使用应符合《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的有关规定。

(二)分类系统

2019年《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南》(试行,送审稿)(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应依据国土空间规划战略意图、按照资源利用的主导方式划分为农林用地、建设用地、自然保护与保留用地、海洋利用、 海洋保护与保留 5 种类型。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采用三级分类体系,共设置 28 种一级类、102 种二级类及24 种三级类:其分类名称、代码和含义应符合表 3.2. 2 的规定 (表中括号内代码是原 《城市用地分类》 国标或“三调”工作代码,仅在《指南》 编制工作过程中使用)。

(三)分类说明

在“建设用地”类型中,综合考虑用途属性对应的管制方式不同,分为“城乡建设用地”与“其他建设用地”两大类。 其中:“城乡建设用地”是城、镇、村等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国土空间用途,在其内部应有序统筹城市、镇、乡、村 的规划建设,通过规划加强对该类用地指标的统筹管饺,节约集的合理利用土地,落实新时代发展要求,实现宜居立业发展目标。“其他建设用地”包括“区域基础设施用地、特殊用地、采矿盐田用地”等土地用途属性,在其内部应落实区域性基础设施及其网络化空间等规划意图与用途管制要求,对接重大项目选址与审批的管理模式。

城乡建设用地”内部,城市、镇、乡、村各层级规划中相同功能和用途的用地类别全面打开,直接细分为9种一级分类,包括“居住用地”等,体现了城乡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等需求。

同时,“城乡建设用地”内部在二级类和三级类的细分上也更加关注了乡村特色及其新产业、新业态设施的用地类型 ,在地类上增加了更加适合村庄规划的“一类宅基地“、“二类宅基地”、“农村社区服务设施用地“、“农村游览接待用地”等。

此外,为适应详细规划与专项规划的使用需要,“城乡建设用地”中9 个一级类展开了二级类与三级类,其细分原则为:对规划必须要加强管制、提供保障,或选址布局要特殊要求的用地类型应进一步细分;对用途相近、管制没有特别要求或用途间转换不需严格区别、附加条件的,则不再细分。

如“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07),基于对基础民生服务设施的保障需求,进一步在二级细分为 “行政办公用地”  0701)  、“文化用地”  0702 )、 “教育用地”  0703 ) 、“体育用地”(0704 )、“医疗卫生用地”(0705 )、“社会福利用地”(0706 )等,便于分别进行规划布局、指标配套以及实施管制。

如“商服用地”(08),对于空间布局与管制有特殊要求的“商务办公”(0802 )、“批发市场用地”(0804 )、“农村游览接待用地”(0806 ),进一步细分为二级类;而对于“商业服务用地”(0801)中的商业、餐饮、旅馆等服务业用地,由于土地使用的复合性、兼容性较强,用途间的转换不需要严格管制,则不再细分。

再如“工业用地”(09 )与“物流仓储用地”(10),由于可能产生污染或存在安全隐患,在规划中需对不同污染程度的项目明确提出不同的布局选址、安全防护隔离等要求,因此,按其对居住和公共环境的干扰程度,这两个一级类均细分设置了“危险品物流仓储用地” (1003 )等二级用途类型,便于规划编制与实施管控。

(四)与 “三调” 工作对接

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应满足国土空间规划开展现状分析评估、落实规划对策、表达发展与保护意图的需求,并可对接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实施差异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的需求。“三调”成果是国土空间规划现状的基础性依据,因此,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应与“三调”工作分类充分对接、有机衔接,为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及其实施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充分考虑了“三调”工作的基础,框架以农林用地、建设用地、自然保护与保留用地3种空间类型原则上对接“三调”工作分类的农用地、建设用地与未利用地,一级分类也与“三调”工作进行了充分的对接,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未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需要对部分分类进行了调整、补充和细分。

(五)关于城镇内部用地细化调查

        “三调”成果城镇村只调查到二级类,如0701城镇住宅用地、0601工业用地、 0810公园与绿地;而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为三级分类,0601 城镇居住用地续分为:060101 一类住宅用地 、060102二类住宅用地 、060103三类住宅用地,0601工业用地续分为: 0901 一类工业用地 、0902二类工业用地 和 0903三类工业用地,0810公园与绿地包括1301公园绿地、1302防护绿地、1303广场用地。所以,为满足城镇空间规划使用,必须开展城镇用地内部细化调查。